close

關於觀念:

要決定什麼相機適合入門,會因為每個初學者的狀況不同而有差異。

如果以相機廠在產品定位來看這個問題會比較容易。純就學習DSLR的操作而言,各大相機廠都有針對入門者的需求,設計適合入門的機型,他們的共通特色就是機身輕巧、操作簡單、價錢便宜及色彩表現艷麗。

學習DSLR,只要相機俱有基本的「P、S(有些機型稱為Tv)、A(有些機型稱為Av)、M」4種模式就足夠了,高階機型大都只有這四種模式,反而入門的機型,會再加上全自動以及「情境模式」,讓初入門的DSLR使用者,即使還不太會用P、S、A、M模式,也能適時切換到情境模式,減少挫折感。

目前巿面上各有廠牌都有入門等級的相機,性能及功能大同小異,對於新手來說,其實只有品牌喜好的問題而已.


觀念:
器材要找到「最好、最棒」有困難,但要找到「合適、順手」的比較容易
器材沒有買齊的一天,大多數的器材是你要用的時候再買即可
機身與鏡頭,投資鏡頭會比投資機身划算

新手基本配備(*為必備)
DSLR機身*:必備。1000萬畫素是基本,有1200萬會讓你用比較久不會想換。
鏡頭*:可以先配一個「標準變焦鏡」,看手頭預算,如果手頭比較緊,先用Kit鏡擋著用。
腳架*:風景攝影必備,這個要買好的,不然寧願不用。搭配腳架使用還有快門線*。
相機包*:必備。新手至少買可以放一部機身、三支鏡頭、閃燈、簡單配備及水瓶的「常用包」。
保養組*:擦鏡布、毛刷、吹球。日蝕清潔液、長柄棉花棒。
記憶卡*:至少4G二片。目前以8G最划算,至少二片比較安全。
行動相簿:40G至少附簡易LCD顯示幕。電子防潮箱。

機身建議名單:
Nikon D60(好玩、家用級)、D90(基本)、D300(高預算)、D700(錢不是問題)、D3(不知錢是什麼)。Canon 1000D(好玩、家用級)、450D(基本)、45D、5DII(高預算)、1D系列(不知錢是什麼)
SONY A200(好玩、家用級)、A350(基本)、A700(高預算)、A900(錢不是問題)。

鏡頭:
標準變焦鏡:Nikon 17-55 F2.8G(高預算)、Tamron 17-50 F2.8(中預算)、原廠18-70(素質不錯)。Canon 17-55 F2.8 IS(高預算)、Sigma 18-50 F2.8(中預算,注意是否新款有微距功能的)、Sigma 17-70(低預算)

超廣角變焦鏡:Nikon 12-24 F4G(高預算)、Tokina12-24 F4(中預算)。Canon EF 16-35 F2.8(全幅、高預算)、EF17-40 F4(全幅、高預算)EF 10-22(高預算)、Tokina12-24 F4(中預算)

望遠鏡頭:Nikon 70-200F2.8 VR (小黑五、高預算)、Nikon 80-200F2.8(俗稱小黑三;中預算)。Canon EF70-200 F2.8 IS(小白)、Canon EF70-200 F4 IS(小白)。

注意:Nikon 未來可能逐步汰除無AFS的鏡頭。而C家如果有意昇級全幅機,購鏡時應考量片幅適用性。

腳架:Manfrotto 推最暢銷的兩款055與190超值!055較重較大,190較輕較適中,二者均以「XPROB」款最超值實用。雲台可配486RC 2。另一值得選購的是VELBON El Carmagne 545A 碳纖維腳架(扳扣式),輕、價格合理,可以配QHD-61Q雲台。而國產GIOTTOS MT-92系列及新興的TRISTAR算是便宜又大碗的選擇。

防潮箱:可以選擇70公升左右電子防潮箱,價格功能比最高。


買相機首重預算, 在預算內找到順眼的機身, 即可上街採購, 實際採購時, 請參考以下程序:

一、擇善固執:只買你事先做好功課的機身、鏡頭及配件, 不要因為老闆「好心」的建議, 臨時又改變了想法, 在商言商, 通常店家會建議他利潤最好的產品, 不見得是最適合你的產品, 更甚者, 某些不肖的店家, 看準了產品眾多, 消費者無法一一比價, 會故意「將」你一軍, 以次級或是浮報價格, 鼓吹消費者買下沒有做足功課的產品。

二、確認商品:我們是要買的是公司貨或是水貨, 店家所報的價, 賣的商品是否和我們要買的一致, 不要付了公司貨的價錢, 買到水貨的產品。另外, 報價是否含稅, 包含那些配件, 有無贈品, 都要先講好

三、檢查商品:包裝是否完整, 配件是否齊全, 保證書(原廠及店保), 保證書上的序號和機身序號有沒有一致, 都是要確定的


特別補充:各家特色:
Canon 
Canon DSLR 目前採5級制,各有其巿場定位及性能訴求:
家用級:以4位數字編號,採用1.6X的CMOS影像感測器,目前的機型是EOS 1000D。目標使用者是家庭拍攝。
入門級:以3位數字編號,採用1.6X的CMOS影像感測器,愈新型的數字愈大,如EOS 350D、EOS 400D、EOS 450D是最新型,目標使用者是攝影初學者。
中階:以2位數字編號,採用1.6X的CMOS影像感測器,愈新型的數字愈大,如EOS 30D、EOS 40D,最新是EOS 50D。目標使用者是進階的攝影愛好者,對於機身性能有較高需求者。
高階:以個位數字編號,採用1 X的CMOS影像感測器,對於性能需求不高,但欲追求全幅更高畫質者,如EOS 5D。
專業級:以個位數字編號,但區分二種系列,一是注重高畫素高解析的1Ds系列,採用1.X的CMOS影像感測器,另一是講究高速度快反應的1D系列,採用1.3X的影像感測器。


富士軟片
Fujifilm 一直採取單一產品的策略,每次都是推出一部機型,目前最新的機型是採用D200機身的 Fujifilm FinePix S5 Pro及搭配自家第三代SuperCCD影像感測器,在其獨特運算技術之下,可以達到 1,234萬畫素。 

富士軟片的特色在於其成蜂巢狀排列的超級CCD,第三代起,在一個感測單元上,以負責高感度及高畫質的大小感測體,讓動態範圍能超越其它的CCD。富士軟片DSLR一向在膚色的表現方面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好。

由於是採用Nikon的機身,因為所有的鏡頭及配件,都與Nikon共用,亦是其特色,對於已擁有Nikon鏡頭及周邊設備的攝影人來說,等於是多了一種機型可以選擇。


Sony(Konica Minolta)
Minolta在2003年柯尼卡(Konica)合併,改掛柯尼卡美樂達(Konica Minolta)雙品牌,又在2006年,DSLR部門被轉售給消費電子巨人新力(SONY)。

挾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品牌忠誠群眾,結合強力的行銷,以及歐系光學大廠蔡斯,SONY逐步的走出了於自己的DSLR之路。

結合光學大廠蔡斯在鏡頭設計方面的威力,針對 SONY 的 DSLR 用家設計了一連串新型高階鏡頭,是目前SONY 最大的賣點。

入門級的是α200
適合攝影學習使用的是α350
高階機型是α700
全部片頂級旗艦機型是α900


Nikon 
巿場一方之霸的Nikon,產品線也相當的齊全。
家用級的目前是D60,使用 1.5X 的CCD影像感測器。不過這個等級的機身內未置對焦馬達,並不能使用無對焦馬達的鏡頭。可以裝上,但只能手動對焦。
入門級的機身是D90,使用 1.5X 的影像感測器,功能齊全,也是目前巿場上唯一一部能拍攝短片的DSLR(另一部是即將問世的Canon EOS 5D II)。
進階級的機身是D300,與D3同時推出,在性能方面已達上代機皇D2Xs的水準,卻只要一半的價錢,引爆了新的巿場定位。今年年中推出了全片幅的D700,讓Nikon的愛用者有了全幅的新選擇。
專業級機身亦是採用個位數字來標示,目前是D3為首。可以向下相容DX片幅的鏡頭,並俱有LV功能(Live View/可以用機背上的LCD來取景構圖)。

--以上轉自 Herman老師

Pentax
Pentax雖為目前市場小眾, 不過悠久的歷史, 讓他在光學鏡頭的成就也不容忽視. 特別是與眾不同的SMC鍍膜, 讓鏡頭面對陽光不再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. 同時機身都具備防手震功能, 也是重要的市場區隔. 
家用級的機身目前有K-m可以選擇, 使用1.5X的CCD感測器. 目標是希望輕巧而且容易使用的用戶. 
入門級的是K200D, 使用1.5X的CCD感測器. 特色是機身具有防塵防滴. 
進階級K20D使用1.5X的CMOS感測器, 依然是防塵防滴的機身並具有高畫素的優勢. 
專業級的機身目前從缺
--以上轉自 chanpei


OLYMPUS
O家的最大特色應該就是CCD除塵系統了
(會說這個其實因為我是比較懶惰的人 要我每次用完就清CCD應該是不太可能)
他的除塵系統堪稱一絕 E系列專屬搭載的除塵系統
是由超音波除塵濾鏡將灰塵或髒物瞬間振落 防止髒物附著在影像上。 
雖然其他家也逐漸開發出來 不過相較之下O家的優勢依然存在

--

想購買時可以考慮以下幾點:

a.需求,相機想拿來做哪些事,什麼樣的鏡頭適合?除了相機/鏡頭之外,還需要哪些東西呢?
b.功能,每家相機的功能不盡相同,何種相機對我而言才是真正方便好用?到門市去試玩來了解其中差異?
c.價格考量,也就是預算足以買哪些東西,如果預算不足的話,哪些物件比較重要?購入的優先順序為何?
d.喜好,人總是有情緒的,有些形象在購買前已經映在內心,看你喜歡或討厭哪些品牌
e.衝動,人云亦云或是聽到什麼好消息認為這東西非買不可,不管小朋友養了多久,一口氣讓她們通通出家去!!!
--轉自 走路狂人

原討論區
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164&t=851689&last=918522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mera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